東華學院(學院)對於政府提出《2025年輔助醫療業(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表示歡迎。
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表示:「學院支持《條例草案》容許病人在指定條件下,無須醫生轉介便可接受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服務。我們相信,此舉將惠及普羅大眾,讓他們可及時得到適當的治療。同時,我們贊成政府提出改稱『輔助醫療業』為『專職醫療業』的建議。新稱謂更準確反映行業的專業,將有助提升業界各範疇的地位。」
學院開辦多個「輔助醫療業」相關學士課程,包括物理治療學、職業治療學、放射治療學,以及醫療化驗科學,並剛於2024年增設全港首個自資醫療影像學(榮譽)理學士課程,皆深受學生歡迎。就2025/2026學年JUPAS的收生情况而言,截至2024年12月4日(即遞交JUPAS申請的最後限期),物理治療學及職業治療學課程分別收到逾3,100和2,500份申請,是學院最多人報名的課程首二三位,更同時為香港首個取得專業認可的自資物理治療學和職業治療學理學士課程;而放射治療學是競爭最激烈的課程,平均約105人競爭一個學位(2,117人申請;課程設20學位)。這反映年輕一代對「輔助醫療業」的濃厚興趣,《條例草案》將進一步增加行業的吸引力,有望啟發更多有志之士入行。
對於《條例草案》有關引入新途徑予合資格非本地培訓專職醫療業人員於指定機構執業,學院認為能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內個別專職醫療業的短期人手短缺問題。陳校長強調:「長遠而言,香港必須加強培訓熟悉本港醫療制度的人才,這才是應對本港醫療服務需求的最有效方案。」
學院有信心,《條例草案》所建議的新監管安排,如優化輔助醫療業管理局(將易名為專職醫療業管理局)及其轄下管理委員會的組成和結構,將有效發揮規管功能,促進行業的長遠發展。學院希望《條例草案》今天刊憲後,在後續的立法會會議可獲議員支持和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