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學院 - 最新消息及活動 - 東華學院及香港心理衞生會研究發現 疫情下五成港人精神健康欠佳 Skip to Content
  • mail
  • blackboard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LinkedIn
  • WeChat
  • Search
  • PowerCampus
才、智、承擔
高色彩對比
字體大小Down Arrow

繁體
Down Arrow
東華學院及香港心理衞生會研究發現 疫情下五成港人精神健康欠佳
15/10/202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了8個月,世界衞生組織指出疫情已嚴重損害人們的精神健康。為了解疫情對港人精神健康的影響,東華學院(學院)及香港心理衞生會於20205月至8月期間,進行了一項有關香港市民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精神健康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近五成受訪者可能出現焦慮和/或抑鬱徴狀49%,惟願意主動求助的受訪者卻低於兩成,情況令人擔憂。

研究團隊於第二波及第三波疫情期間收集516份網上問卷,主要就「精神健康狀況」、「求助意欲」、「未來三個月面對的憂慮」及「適應能力」四方面作出調查。受訪者當中逾七成為女性 74%),約四成受訪者為35歲以下 44%)。逾半受訪者為全職人士(57%),近三成則仍在學(29%)。

 

八成受訪者不願求助

精神健康狀況方面,研究採用醫院焦慮及抑鬱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進行評估,發現分別有四成及三成七受訪者有較高風險出現焦慮40%和抑鬱37%的問,而同時有這兩種精的受訪者則約有三成28%,當中以較年輕組別(35以下)的風險最高(50%)。求助意欲方面,願意主動求助的受訪者不足兩成(17%),而高危群組當中願意求助的人亦少於四成(焦慮:37%;抑鬱:35%。如受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困擾,分別有六成及七成半受訪者表示會向「關係親密的家人」及「關係親密的朋友」求助,有五成會向「心理輔導員」尋求幫助,而每4位受訪者中只有1個表示會向「普通科醫生」求助(24%)。

 

失個人自由最令人憂慮

對未來三個月最大的憂慮方面,近三成受訪者認為「失去個人自由」最令人憂慮(27%),其次為「疫情失控」(25%)及「全球經濟崩潰」(24%),反映疫情反覆對港人的精神健康構成負面影響。調查亦發現近六成受訪者不認為「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60%),對前景感到悲觀消極。

負責領導是次網上調查的東華學院署理校長(學術)林德明教授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對未來愈抱有希望,以及求助意欲愈高的人士,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相對愈低。可是研究發港人的求助意欲不但偏低,而求助對象主要圍親友,向普通科醫生求助的受訪者只有約兩成24%,可見基層醫療系統未能為市民的精把關的角。事上,普通科醫生或家作為社區最前線的健守護者,是病人最容及最常接的求助對象,理應能夠察覺及識別精病的早期病徵,增加患者及早治理的機會。精神病患者越早接受治療,痊癒機會越高,因此有必在基層醫療層面加強精神健康服務,並透過公眾教推廣家在精擔當的重。」

香港心理衞生會助理總幹事(服務)程志剛先生表示:「疫情為市民的精神健康帶來相當的負面影響,我們建議社會大眾可從個人及家庭層面著手,提升適應能力及求助意識,以應對持續挑戰。個人層面方面,大家可以積極重建生活秩序和節奏,包括足夠睡眠及均衡飲食,並按個人需要養成不同的帶氧、伸展或負重運動習慣,也可以選擇進行一些能安定心神的靜態活動減壓,例如深呼吸、閱讀或靜觀,以及善用網上平台或社交媒體等資訊科技幫助自己舒緩孤單感及作自我增值,趁機發展有益身心的新興趣。除了關注自己的身心狀況,也可透過本會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學習正確的情緒健康知識,關懷身邊受情緒困擾的親友。」

至於家庭層面,在長期留家抗疫的情況下,懂得妥善處理家人之間的互動顯得尤其重要及急切。程先生建議大家避免在討論疫情議題時各走極端,或停留於激起負面情緒的話題,並且與家人溝通前宜先照顧自己的情緒。大眾可善用網上資源或課程,學習有效溝通方式及技巧,以增進家人融洽相處及人際關係。若問題持續並對個人或人際關係構成一定的影響,大家便須適時尋求專業人士或相關服務的支援。

服務支援方面,香港心理衞生會提供「輔『負』得正」應用程式供大眾參考相關教育資訊,並設有專業社工的網上輔導時段。此外,香港心理衞生會亦獲美國運通資助臨床心理輔導服務,為有需要的基層市民提供臨床心理輔導服務。

 

附圖

  1. 受訪者資料:

  1. 精神健康狀況:

所有受訪者

35歲以下的受訪者





Tung Wah College Logo
京士柏校舍
香港何文田衛理道31號
馬錦燦紀念大樓
旺角校舍
香港旺角山東街
90號A鍾江海紀念大樓及
98號鍾秦蘭鳳大樓
葵興校舍
香港葵涌葵昌路51號
九龍貿易中心第2座16樓
電話
(852) 3190 6678